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专访第四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广东省注册会计师行业优秀选手(二)
自财政部第四届会计知识大赛启动以来,我省行业从业人员涌现出一批优秀参赛选手,他们展现出高度的参赛热情与新时代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追求。省注协特别专访在广东省选拔赛中斩获团体三等奖的省注协一队优秀选手梁超欧、张艺献、董晶,一同聆听他们分享参赛初心、备赛点滴与成长感悟。
个人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梁超欧:茂名市油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项目总经理
张艺献: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珠海分所经理
董晶:广东中税华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副所长
省注协:您最初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第四届会计知识大赛的?为什么想要报名参赛呢?
董晶:我是通过省注协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大赛信息的,当时就觉得这是个和行业内优秀人才沟通交流的好契机,也是检验自己日常专业能力和学习成果的机会。我希望通过这次比赛,全方位梳理自己的会计知识,对知识储备体系查缺补漏;同时也想接触更多优秀行业人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转化为提升专业水平、持续进步的动力。
省注协:您在备赛期间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规划学习的?可否分享一下学习计划?
梁超欧:为高效推进备赛工作,我通过“定时长、定量、定内容”来规划我的学习计划,把时间规划精确到具体任务与时长。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每日学习时长不少于8小时,确保有充足时间深耕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明确量化学习目标,规定每天完成的练习题量不少于400题,通过大量刷题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同时按章节、模块针对官方参阅文件进行拆解复习,比如每天固定复习1-2个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的核心考点,标注重点难点并反复巩固。通过这种方式,备赛节奏更清晰,也能更高效地利用有限时间推进学习进度。
省注协:您在实战答题时是如何快速梳理思路的?有没有可分享的实用技巧?
张艺献:在正式答题时,我一般通过“关键词定位-考点迁移-排除干扰-验证逻辑”四步法快速梳理思路。首先是通过关键词定位、类比迁移快速建立解题框架,其次是用“反例法”或“极端情况”检验答案,然后是排除绝对化、数字错误、主体错配的干扰项。例如单选题要优先排除错误选项,判断题要警惕“以偏概全”和“时效性”表述。
省注协:在口试比赛中,你们团队是如何分工、沟通与配合的?有没有提升团队凝聚力或协作效率的小方法?
梁超欧:在复赛与决赛阶段的团队协作中,我们按照成员的专业优势精准分工知识模块,每位成员围绕负责板块系统梳理核心考点、编制速记手册,并同步整理易错题集,既避免重复劳动,又形成“专人专责、高效攻坚”的工作方式。在沟通上,我们建立了“每日复盘+专项研讨”双重机制:每晚通过线上会议同步当日学习进度,集中攻克备考难题。为进一步提升协作效率与凝聚力,我们特别设置“互助答疑时段”,在互帮互促中凝聚团队力量,推动整体高效向比赛目标迈进。
省注协:这次参赛经历是否让您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发展有了新的认知?
董晶:以前工作学习时,我可能更关注记忆准则条文,却忽略了“准则为何这样制定”“在什么场景下制定”这类更深层次的思考。但在参赛交流中,不管是行业前辈的分享,还是同行的探讨,都让我对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与热爱。这次参赛不是终点,而是我对职业发展认知升级的起点。我会把这次的收获变成长期行动,夯实专业基础、拓宽职业视野,努力成长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员。
省注协:在备赛及比赛中,是否有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呢?哪些支持让您印象最深刻?
张艺献:在参赛过程中,我们事务所专门为参赛员工提供“备考假”,可选择每日提前1小时下班或每周安排1天远程办公,以节省通勤时间;同时优先分配常规审计或咨询项目,并承诺对取得优异名次的员工给予奖励。省注协也提供了不少支持,比如与机构合作提供统一训练题库,安排学习计划,同时组建交流群方便参赛人员讨论学习中的难点与疑点。
省注协:若用三个关键词总结这次参赛经历,您会选择哪三个?为什么?
董晶:我会选“专业成长”“关键支持”“认知提升”。首先是“专业成长”,这次比赛让我实现了从“知其然” 到“知其所以然”的专业突破,这是最核心的收获;其次是“关键支持”,备赛时家人、所长、团队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这些支持是我能坚持下来的重要力量。最后是“认知提升”,我意识到“实务能力+持续学习”才是职业核心竞争力,以赛促学、深耕实务,本次参赛为我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更清晰、更务实的认知基础。
省注协:对未来参加会计知识大赛的行业新人,您有什么寄语或具体建议?
梁超欧:对未来想参加会计知识大赛的行业新人,我有三点具体建议:一是以“积累”为核心备赛,提前梳理知识核心模块,做好错题整理,把每道题转化为知识漏洞的“补位剂”;二是主动拥抱团队协作,多参与小组研讨,在拆解跨领域考点时吸收同伴优势,也积极分享自己的思路,互相赋能;三是保持“成长型”心态,不必畏惧初期的知识盲区,把备赛当作提升实务能力的契机。大赛是检验专业的舞台,更是快速成长的平台,我确信这段经历将成为大家职业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张艺献:我的寄语是:“以赛促学,以学促行——大赛不仅是知识的竞技场,更是职业思维的孵化器。” 我们应拒绝“功利性备考”,拥抱“长期价值”。大赛考点往往与行业趋势紧密相关,例如,第四届大赛新增“财会监督”考点,背后是财政部“以财会监督为重要抓手”的政策导向。我们更应将备考视为提前布局职业竞争力的机会,而非单纯为获奖而学。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