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考试之窗>备考经验分享>详细内容

备战2025CPA | 一年六科通关者这样说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5日 浏览次数: 【字体:

CPA考试报名落下帷幕,各位小伙伴复习进度到哪一步了?距离考试仅剩一个月的冲刺期,不知道屏幕前的各位小伙伴,此刻是正抱着厚厚的教材啃得昏天黑地,还是对着密密麻麻的知识点大纲眉头紧锁?如何临阵磨枪,高效利用时间实现逆袭?快来取经一年过六科的学霸经验!

今天我们请来的这位大神2013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会计学,并于同年以总分499的成绩一次性通过CPA专业阶段,次年以88.5分通过综合阶段,随后通过司法考试、税务师、资产评估师、保荐代表人资格考试,取得高级会计师职称。

问:如何充分地将教材、课件、辅导书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高效备考?

答:我觉得还是立足于课本,在听课之前最好看一下书,当然如果确实看书看不下去就先听课,但最后还是得回归课本;做题是检验掌握程度最好的方法,而且千万不能看着答案做题,要学会琢磨着做题,并且多做题总比少做题好,其实做题也是加深记忆的过程。

问:一次性报考注会六科,您是如何合理分配各个科目的学习时间的?现在距离考试只有一个多月了,您觉得考生该如何利用好时间?

答:我是先难后易的,复习完一科再一科,我当年是先把会计、财管、审计看完,后面三科因为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我有意放到后面去学习,可能会觉得到后面会不会忘了前面的,这首先是当然的,忘了再看一遍呗,其实看第二次的时候会发现上手很快,大家得多信任自己的记忆。

问: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您怎么看待冲刺期倦怠,学不进去?

答:学不进去是很多没通过考生的借口,“想到”与“得到”之间的距离在于“做到”,我身边有很多都是零基础的朋友都努力地通过了考试;首先需要把通过CPA考试作为非常关键的目标,有了目标才有了努力的动力,其次是需要把学习养成惯性,想起来才去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不行的,复习备考期间要循序渐进,养成惯性,将通过CPA考试设为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动力。采用阶梯式学习计划,可以从每天学一小时,周末休息;到每天学一个半小时;再到冲刺期每天学两小时,逐步养成每日稳定学习两小时的习惯,避免学习间断。

问:作为在事务所工作的从业者,你如何看待CPA考试对实务工作的帮助?对于事务所的新人,在备考CPA方面你有什么建议?

答:其实我很庆幸我是在两年之内通过CPA的,这对于我在事务所工作的帮助是举足轻重的。首先,CPA教材固然有其理论性的方面,但与实务也是息息相关的,比如审计、税法,当然,我们仍然需要去建立书本与实务的桥梁,这需要自己去花时间与思考,也要求我们不要为了考试而考试。虽说60分万岁,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没有真正去理解,吃透课本,仅仅死记硬背下来而不会运用的话,我觉得也是枉然的,毕竟我们考试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而不是为了一个分数;其次我建议大家尽快通过CPA考试,尤其是事务所的同学,因为事务所的工作实在太忙了,现在业务也越来越多,很多时候都没有忙季淡季之分,CPA考试又需要大量时间,所以建议做好计划,尽量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

问:考完注册会计师,不去事务所工作,是不是就浪费这个证书了?您是怎么认为的?

答:我觉得这种说法稍微有点急功近利,考注册会计师,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当然,也不是说结果不重要,其实一般会去考注册会计师的同学,都对会计审计财务等工作有点兴趣,而现在社会需要全方位人才,无论去哪里工作,多一些财务能力,都是有益无害,比如企业、投行,都是鼓励大家去考的。

问:最后,还想问问您,CPA复习冲刺期还要不要看教材?

答:在学科逻辑和理论编排上,教材是最优的复习资料,CPA教材在工作上也是很重要的参考资料;但CPA考试毕竟60分万岁,教材大厚,一本会计教材774页,让很多考生望而生畏。说到利用教材轻松进行备考,我的诀窍是这样的:

到复习冲刺期,看书看不进去,看不下去也要硬看,书是越看越薄,也就是说教材是要重复看的,而且书是越看越快,越看越理解透彻,看不懂没关系,要对书进行圈圈划划,划出关键的内容,圈出不懂的内容,看不懂就标注出来;很多人在看到不懂的地方就停下来,陷入死胡同了,就不想继续看了,这都是不好的学习习惯;我本人刚开始看教材也是看得稀里糊涂的,但要告诉自己,有可能再看看就看懂了,或者接下来听网课就能够理解了,这都是学习必经的过程,而学习就贵在坚持。

再者是提高看书速度,看书千万不能拖泥带水,关键章节细看,一般章节略看,每看完一个章节,写下每个章节的关键知识点,一定要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最后是看完书后,串出教材知识点的逻辑关系,这个时候考生就已经对教材的主要逻辑和考察重点印象深刻了。为何CPA考生最怕综合题,原因就在于多个知识点的重叠,这就需要考生自己总结,要学会利用教材进行总结,比如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报表的关系,合并中的内部交易与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关系。

最后的最后,如果考生实在没有时间看完教材,也要学会教材中的全部例题,完全掌握,以及要提醒各位考生,要习惯看电子书,现在都是机考,早点适应有百利而无一害。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手机版

广东省注册会计师协会

×

会员登录